常見問答集/烏龍茶/紫砂壺/
Teahome就是茶農,保有農夫實做、保守與樸實的特質
這是自主使用,數量未符請勿使用,錯用會麻煩您重下單或補差額
Teahome網頁功力不夠,無法盡善盡美,還請体諒。
3600g95
買茶滿6斤(300g*12包或150g*24包)可用95折折扣碼「3600g95」
除外、已特惠的茶品、比賽茶、周邊產品(非茶葉)。
6000g90
買茶滿10斤(300g*20包或150g*40包)可用9折折扣碼「6000g90」
除外、已特惠的茶品、比賽茶、周邊產品(非茶葉)。
pillow50、pillow50*2、pillow50*3枕頭專用的回購特惠,數量以上次購買的數量為準。*1就是1個*2就是2個以此類推,但只限大枕頭才有回購特惠,小枕除外。例如:上次買二個大枕,則這次有二個名額,如果這次只買一個就折扣1個,然後再下次就購買時,就只有一個名額可用折價券。沒有時間限制。
1680pot300
紫砂壺折價券,「買茶葉」達免運費1680元時,原則上可加價購買紫砂壺一個,最多二個 ,想買第三個壺請用原價。
加價1個折扣碼「1680pot300」,加價2個的折扣碼「1680pot300*2」,一次只能用一張,請不要重覆使用
農遊券,可以直接網路使用!!!!
只要把截圖給我,用line’ mail都可以。(右下角有連結)
QR-Code有時效性,所以最好白天時段聯絡後用line傳,逾時的話要再麻煩您傳一次。
也可以先下單,白天再跟我聯絡。
全家或宅配的話金額未滿1680元,需要運費時 請用使用農遊券折扣碼 888 可抵扣888元。
用「全家取貨」已滿1680元免運費,但扣了888變成要運費時, 請用農遊券折扣碼 888+60
使用「宅配」如已滿1680元免運時,但扣了888變成要運費時, 農遊券折扣碼 888+100
五倍券
來店五倍券有收沒問題的,還可找零。寄送的部份目前「宅配通」貨到再付款不收五倍券。
而「數位五倍券」可以用,但請先line我或用mail詢間使方法,無法使用購物車直接刷卡。
好食券
使用方式同數位五倍券。
■好食券採數位方式發行,只要是餐飲、糕餅或夜市/市場等小微店家、攤商,皆可成為好食券適用店家。
■好食券店家不需申請。只要是稅籍營業登記項目符合好食券適用店家範圍且有導入數位支付工具(包含電子票證、行動支付、信用卡等)協助消費者結帳之店家,即是好食券的適用店家。
關於茶
不好意思,人力有限,無法四處開店。再者別人的地方都有手續費的問題。
*蝦皮以免運打出名號,2017年開始向賣家收取「成交手續費」與「金流服務費」
*蝦皮2020年10月起調漲,成交手續費,金流服務費各多收1%
*又漲!蝦皮2022年4/1起調整交易手續費(成交手續費促銷4%平時3%+金流另收2%合計每筆交易收5~6%的手續費)
以上為搜尋「蝦皮手續費」所出現的新聞及其內容。
金流的費用就是刷卡手續費,只要網購刷卡就一定有,平台差別不大,最大的差別就是平台收的成交手續費。
商業平台、賣場或實体上架等等,都會有一定的支出費用,這總要有人出的。
我們在yahoo及露天有賣場,那邊一樣有抽成的問題,因為是古董級的賣場,就繼續留著。
那邊品項數量少,且每件會比本官網多10元,用來貼補一下被抽成手續費(上架費用)
所以歡迎直接在自已家裡下單,就不用被抽成囉。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因為沒有喝到茶所以很難判斷
我想很多的問題都出在於包裝給您看幾張圖,這是茶葉包裝材料行的一角。
高山茶」「阿里山」「杉林溪」「梨山」「大禹嶺」,要什麼有什麼。
有一斤的,有半斤的,有四兩的、當然也有二兩鐵缶。
真空袋跟缶子都是配整套的。
有了包裝材料行的普及,造福了賣茶與喝茶的人
有美麗的紙盒、紙缶可以裝、還有最重要的真空包裝的方便。
所以市面上有很多的茶葉缶上印上很有名的產地名稱時,記得、那只能當做參考。別當真。
因為那只是包裝上的文字而已。
第一泡能不能喝???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
Teahome自已在泡茶時,除了老茶之外,其它第一泡都是直接喝不倒掉的。
不過如果您覺得不洗一下怪怪的,那就洗一下囉。
台灣烏龍的做茶過程與原理,灰塵的問題很少很少~~
因為茶葉在萎淍過程中,体績會縮小,在過程中還會讓葉與葉之間產生磨擦來促進水份的散發及產生發酵
而這些磨擦的過程會把灰塵給去除掉。所以茶葉幾乎沒有灰塵的問題。
如果是擔心農藥的問題
農藥的問題,在幾十年前比較嚴重這不否認。
可是現在卻可喝的安心
原因有二、
一、很多農藥並不溶於水、如果用茶湯檢驗的話、市面上有99.9%以上的茶葉不會有問題,而目前是用驗蔬菜水果的方式來驗茶葉,要知道蔬菜水果一次吃150g很簡單,但茶150g卻可以泡很多次,而且還加了不少水。
再者
茶是長期作物、每季採收需時45-60天才能採收,加上下肚的是沖泡稀釋約100倍的茶湯,所以安全性很高
蔬菜或水果
是整個吃下肚,且生長快速有些5-14天就能收獲的~~
二、
教育的普及、農政單位的輔導、再加上重罰、讓其農藥問題已解決不少。
現在的農民使用農藥時需購買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所指定的茶葉指定用藥(由農藥行開始控管,茶業改良場也有印製海報、傳單、告知那些是推薦用藥、那些是禁用藥(易殘留易致癌的)使用時也會注意稀釋倍數及安全採收期。如果未尊守規定是需受重罰的,所以可安心飲用。
如果還是擔心、也歡迎購買完全不用農藥,且經MOA有機驗証通過的【Teahome自家茶園】的茶品
是覺得、其實【壺】才是最該洗的~~~
您記不記得上次是什麼時候用的呢??最後有無用熱水燙過???有無風乾再蓋上蓋子、再收好???
想想、這段時間、壺內有什麼變化呢….
對、就是滋生細菌……..所以泡茶之前、先用滾燙的水、將壺燙一下!!!
茶藝泡法~第一泡為溫潤泡…..也不是洗茶。
主要讓茶葉吸點水份,壺的溫度拉高,讓茶湯的濃度比較好掌握,也可以縮短浸泡的時間。
是的沒錯,不影響的。
我們的保存期限差不多都是寫「二年」這是政府規定一定要標示的。
不過我們的標示,比較像保固期的概念,就是Teahome對出廠茶品的保證。
如果茶存放過了保固期,只要「不發霉」,那就只有風味的問題,不會有吃壞肚子的問題。
一般茶葉存放之下,會因為氧化的關系茶葉的鮮度會慢慢下降。
而茶乾的含水量越低,發酵越高,則變化越慢….
茶要發霉,要濕度夠高時間夠長,也不容易,只要袋口綁好(或未開封),就不會發生
如果聞茶乾有聞霉味,那就盡量不要了,如果不確認時可以先用100度的水第一泡浸20秒倒掉。
第二泡30秒出湯後,先喝一下口,如果霉味還是很重,那這茶…..就可以丟掉了。
如果只是覺得難喝而已,那就是可以繼續放下去….久了變陳年老茶就會比較好喝。
不好意思,Teahome在台灣並無任何其它分店。
少了店面租金、人事成本,您可以買到、售價更低,品質更好的茶品。
我們的作業模式是盡量當天寄出,一般隔天到貨的機率很高。
1680元免運費,運費只收100元、全家取貨再付款只要60元,比外面的停車費或計程車錢都還要便宜。
Teahome主要是想把自家茶園的茶,跳脫盤商的模式,直接賣給消費者
所以沒有無預留給零售商或通路的利潤,當經銷商覺得根本沒利潤可言,馬上就斷了念頭,
所以台灣國內才會完全沒分店的。
目前跟有些店家配合方式是
用他們的品牌來包裝,或是用公版包裝,這樣他們的價格就可以賣好一點
連鎖店是有聯合採購降低成本的好處,但卻又變成了大盤、中盤、小盤的模式了。
是好、是壞、見人見智囉。
我們非常的歡迎您到店裡來現場試泡,也歡迎親自動手泡。
在店裡可以試到許多不同特色的產品,比寄樣品好多了
至於試泡的部份
真的很不好意思,Teahome很少寄樣品的。
因為我們已把試樣的損耗從售價裡扣除,這些茶品才有辦法平價供應。
一般商店的損耗率計算基楚不定,大約二~四成,這些都會加在售價中的。
您可以先參考我們的銷售排行榜,購買試喝免運費,跟大家一樣先買少量,喝滿意再買多一些即可。
對於樣品的事,再次向您說聲不好意思。
我們已把這個損耗拿掉了…所以才能比別人便宜、東西又好
如果又開始寄送試用包….那這個成本就會增加,售價也要跟著增加的….
簡單說、那是茶油。茶的質地比較好的茶比較容易出現,如高海拔的及有機茶。
茶葉中含有微量的脂肪成份,在其加工過程或高溫烘焙,可能會有一些脂化物的產生,理論上漂浮物可能就是這種成分,一般發酵比較高或烘焙比較重的茶其出現機率比較高。
茶葉是不均質的原料,不一定每次都會出現,一般在茶質較好的有機茶或高山茶身上,比較常見。
剛沖泡時,熱熱的溶在水中並不易看見,而等茶湯完全冷了後就容易冷凝,而浮出水面
這種茶拿來養壺是一級棒的。
另外
也有茶葉化學專家指出
此為「高清香精油」、一般會出現在茶質較好的高山茶或有機茶身上。
綜合以上、此現象較容易出現在「茶質較好的茶身上」(高山茶或有機茶)。
下圖為我們用了四款Teahome茶園的有機茶來試驗
浸泡到隔天約10個小時、冷了這些脂化物才會冷凝出來,結果是符合茶改場專家說的、發酵比較高或烘焙比較重的茶 其薄膜比較厚一點
依序為1.純味綠茶、2.古早味烏龍、3.古早味焙火烏龍、4.佳葉龍茶。
其實泡茶喝茶,不用太拘束,茶是活的,沒一套公式能完全適用的。
一般比賽茶的泡法是3g的茶150cc的水,浸泡6分鐘。這也可以稱為標準茶湯。泡出來的茶比這好喝就是高手了。
冷泡茶
是直接將茶置入常溫水中,浸泡約4-6小時或冰箱8-12小時 ,可溶出茶中物質。
優點是較少咖啡因。
缺點:茶味較淡、香氣不好、泡不開、時間過長、常會餿掉(臭酸)。
Teahome600cc冷泡壺的泡法
置茶量,底部舖2層(2粒高)s先試看看如果覺得淡,可以再加一點
再用1/4~1/3的熱水浸泡2分鐘,然後冷水加到滿。
這樣1-2小時就有又香又好喝的冷泡茶囉。
這個牽扯到做茶理念與誠信的問題。
我們喜歡長久的關系,而非短暫的交會。
Teahome的茶品都會再精制過, 所以開封後,茶品會因為接觸一些些空氣的關系會變的更順口,香氣也會提昇。
當然放太久還是會失去鮮度而品質下降的。
一些越放越怪越難喝,那是買到含水量比較高的或發酵度比較低,未再精制的茶品。
其間因為含水量太高、初喝時鮮度很好,但質變就很快,而且味道就如您所說的越放味道越怪。
一般市面上的店家在能不做的情況下,大家就盡量不再精制的動作。
因為
一、再精制會失重,成本會增加。
二、開封試泡時,如果不是最好喝的時候,成交機率就會較低。
三、精制需要技術、有失敗的風險。
四、精制需要器具、技術的投資等等
所以一般市面上的店家在能不做的情況下,大家就盡量不再精制的動作。
每個人的要求不同,所以照您的習慣就好,我們覺得可以馬上喝。
一般來說
茶葉打開後,它的品質是一種曲線,會有上(好)有下(壞)的。
如果茶拆開時是它最好喝的時候、那表示再來的品質是下降的
而有些茶品
常要等到開封後一陣子,比較能展現出其香氣及甘醇
這主要的差別在於「茶葉的乾燥度」,所產生的現象。
充分乾燥的主要好處在於可以拉長保鮮期限及保存期限。
但也有缺點,就是時間及損耗的增加,都會增加成本。
而乾燥度不足的茶(工廠剛做好的毛茶)
也許開剛始那種鮮度感很好,但卻不耐放,要趁鮮趕快喝完。
市面上的不同銷售方式及銷售場合,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Teahome主要的銷售對象以回流的老客戶比較多。
所以我們一直都會把茶葉充份乾燥,才會造成您的感覺。
關於紫砂壺/回Teahome紫砂壺
我對壺有點外行,會賣潘老師的壺,是歷經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
然後意外的從台灣行家的手中接下的作品 ,也意外的變成台灣獨家商品
希望大家會喜歡
故事是這樣子的
有一個台灣壺商,長期的跑中國批壺回台灣賣、也拿Teahome的烏龍茶賣到中國
後來因故不去中國了,最後也沒跟潘老師做結清
起先接觸潘老師是她要買茶,卻一直找不到那個人,才問我要茶(我也找不到那人)
持續關注之下,在六個月後終於在拍賣網上看到那批壺出清的消息。
老師問我能否幫忙,幾經波折拿到壺後、本來想要原封不動寄回去
好奇的問了價格,竟跟手上用的台灣灌漿壺價錢差不了多少(1人民幣:4台幣的年代)
而其品質感覺要好很多、價格又平易近人
我覺得那些壺其質感觸感真的不錯,且有那精明的壺商挑選之下的背書
於是就把那一批百多把壺留下來分享網友,結果反應大好,才開始了這壺事
我們是直接與潘老師的大媳婦商談代理的,所以物品是實在又實惠。歡迎同業批發
Teahome只想單純化、簡單化、所以只賣潘老師的壺,一如我們推廣茶葉一樣。
目前我們的茶有銷一些到中國,收了人民幣,買了紫砂壺回來再換成台幣。
這就是我們把壺品訂在便宜價位的原因
~~收到壺時、請於一天之內檢查,是否有在運輸過中造成的破損~~
如無破損,但對品質不滿意的話,14天內都可以直接寄還給我們
我們會直接退款
潘師父一直以來就從事著手工製壺的工作, 作品都是以外銷美國澳洲為主。
一直以嚴謹的態度來做壺,所以壺的產能並不是很高
潘伯紅 女,1954年生於宜興紫砂世家。
少年時期跟隨祖母學習制壺
197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經專業培訓後從事紫砂茗壺製作,
後又得到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的藝術指導、技藝精進。曾多次被評為廠生產能手。
作品工藝精良,形體優美、線條流暢,神丰韻足,尤以製作各種光器朱泥砂壺最為見長。
她的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藝而長期暢銷不衰。
創作的多件精品曾在《茶與壺》、《天地方圓》等專業雜誌上發表,並有多件力作被北京收藏家收藏。
目前潘老師在自有的陶作坊中,仍致力於壺的創作,其學徒藝成自立者數人,並持續指導後進
中國在2019年設立了最低薪資,同時能源的高漲,造成物價大漲一波。
最近2023年全球性通澎所造成的原物料及人工而再度上漲。
宜興這邊無可避免的人工跟泥料的也都同步跟漲,所以不得不漲價。
我們的調整方式是新進的品項會同步調整,未進的品項仍維持原價。所以會有價格上會落差現象。
未來中國最低薪資仍會持續調高,壺價也會越來越貴,所以早買早划算。
我們仍會盡量持續的維持紫砂壺的平價供應。(那個紫砂壺不用千元的時代,只能懷念了…)
我們非常的歡迎您到店裡來現場泡茶,也歡迎來挑壺。
但是
我們的壺是這樣存放的,夏天這裡的溫度會超過40度,並沒有公開展示在店面
所以如果您要來看壺,記得先在網頁上先選好告知那支壺,剩下的就只是來店確認土胎跟做工而已。
一支壺泡遍天下茶的人其實不少。就是喝茶嘛~~~
不過
如果能稍為分一下,以茶的角度來說,當然最好。
這個不同的茶,指的是「不同類型」的茶。
例如、紅茶、烏龍、老茶、普洱等等。
Teahome覺得以「烏龍茶」為主時,用三支壺足可泡遍天下醉它幾千年。
烏龍的二支壺/分清香(青茶、綠茶)跟焙火香(半青熟、熟香)的。
另一支來泡、紅茶、老茶、普洱、等其它共用。
除非您有特別的茶、它有特別的味道,怕被摻雜了,再特別指定用壺…再加一支。
又假如您的味覺敏銳、天生挑剔,務求完美的話
烏龍又分、清香的、焙火茶(半青熟、老茶)、再分不同的品種
老茶又分、黃湯果香型、琥珀茶湯蔘香型
普洱又分、生普(有新、有老)、熟普(有新、有老)
這樣要帶一卡皮箱來裝壺。也不是不行,反正壺也不貴,也不會壞…每年買個二支,很快就集全了。
潘大媳婦回答 :
正宗紫砂壺都是手工製作的,一般紫砂比橡皮泥還硬的多,
紫砂它只能用【拍打成型】和【捏制】無法用手拉或灌模。
一般的手拉胚壺都是用粘土,並不是用紫砂
半手工壺的後半段的定型會借助工具來修整,壺內就會留下工具轉圈的規則痕跡。
借助工具主要是因為:降低難度及讓每把壺大小都一樣/就跟尺跟規一樣。
而「半手工」和「純手工」
它都需一支壺一支壺的慢慢做,是種無法大量生產的手工壺
二者之間只是工藝難度的區分,並不是純手工和機器或手拉或灌模的區別
一般紫砂壺的重點在於【壺的韻味】
就是成胚塑形後,作者對壺型的理解上。
打個比喻:
一個剛學做壺1-2年的作者,製作的純手工壺,
肯定不會比我媽潘伯紅這種老師父製作的半手工壺有韻味。
就是這個道理
Q:潘老師說..
現在一些很稀有的泥料礦是被國家禁止採礦了沒錯。
但其實早幾年采出的礦石已經非常多的,再加上大量的假紫砂(直接用陶土,根本不用這些土)做的灌漿壺
還有為了能把壺賣高價的壺販(越說越玄、越說越跨張)
所以這些傳言愈演愈烈,弄的好像不花七八千塊(人民幣)就買不到真正的紫砂一樣
A:那所謂的化學壺呢
Q:潘老師說..
但現在市場上講化工顏料就不一樣了,那種是低質的泥料加化工顏料來充當好泥料的壺出售,就為了利潤,
這樣的泥多半用來大量的生產像灌漿壺,就用劣質泥,根本不能稱之為紫砂的泥料灌入模具然後再噴上化工顏料製成的
這種壺在噴染化工顏料時都是壺身內外都有噴,但打碎之後,泥料顏色相差很遠
A:聽說很多壺會打蠟
Q:潘老師說..
我們的壺沒有一把是打過蠟的,我很排斥打蠟壺
就因為讓壺的表現度更好,就做與壺特性完全相反的事,我是不會做的
因為剛燒出來的壺顏色都很生澀,很多不懂壺的人都會以為這種壺是劣質壺,其實不然
現在假壺,劣質壺才會光澤度很好,讓人感覺已經養了很久
真正的壺,每一把,包括大師們做的,除了是那種泥料本身光澤度較高的壺
例如燒製後自身光澤度較高的有紫朱泥,朱泥
其它的壺,顏色都是非常的生澀,但經過幾次泡養之後,準確的講,一次泡養過後,就會發生變化,而且會越養越潤
假的紫砂,或打蠟貨,拋光貨,是不可能養的出來的
灌漿壺也是如此,用了多久也不會有那種潤潤的感覺
一般好的紫砂壺,並不建議綁繩子
綁上壺繩,是為了讓壺蓋不掉地上。
一但綁上,無論倒水或是清潔茶壺,壺蓋都在那晃蕩,碰撞機率更大更容易破。
另外壺繩會隨著時間 慢慢變鬆,什麼時候掉蓋無法預期。
還有那個繩子都會有異味,而且綁住的地方無法保養 。
所以一般好的紫砂壺,並不建議綁繩子
Teahme的開壺(潘老師也是這樣建議)
其實很簡單,先把壺的內部用菜瓜布,用力的刷洗一下
把壺屑、及防沾粘的鋁粉洗掉
再用開水燙一下,就直接開泡了……
這樣前幾次泡出來的茶,偶而會有點雜土味……
約幾次後、就正常囉….
開壺
開壺、我想是可以減少用到化工壺的風險(有些不好的壺水煮了後會現形)
潘老師的壺我曾試煮過三小時,而它煮前煮後並沒什麼差別……
網友提供開壺方法:(一)
新購紫砂壺的使用方法,先用清水或布洗擦,去除表面的塵灰和壺內的陶屑
然後把壺放在茶葉水鍋裡(清潔勿油污),茶水應完全浸沒壺體,小火煮沸
沸後即可熄火,用餘熱燜壺直到茶水稍涼(五至十分鐘)再點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壺土味盡去,也使新壺初次受到滋養。
待完成此工序後,取出新壺自然晾乾便可沏茶使用。
網友提供方法:(二)
先把內外洗乾淨,再用溫水加沙拉脫浸泡、然後再用熱水浸泡沖洗乾淨…..即可(據說此法對後續養壺很有用)
這支就是這樣養的。
網友提供方法:(三)
水煮+老豆腐+甘蔗+茶葉
正確的養壺方法是…….讓它由內向外養的發亮
也就是說
每次泡完茶後、用熱水先清潔一下壺內跟壺外
然後用乾淨的布、把外面擦乾淨,風乾後收起備用。
則壺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淨變亮….
傳說中的那種
泡完不洗,壺外卡茶垢的方式是錯誤的….
壺蓋無法單獨賣的,不好意思。
因為壺蓋跟壺在二次窯燒之前會用金鋼砂磨過,讓二者能夠密合,就是一個搭著一個磨的。
所以別人的蓋子兒,應該是無法密合
再者不同的溫度會有不同的顏色表現,沒一齊燒制的壺、會有色差的存在
如果泡茶時,有著零零落落的蓋子跟色差…泡起來人就不清爽了….
所以真心建議、再買一個同型式的,幸運的話二個可共用壺蓋,
萬一沒辦法共用、就留下來當茶海……這樣茶壺、茶海也可算是整套的。
常見的分爲紫泥、紅泥、綠泥、黑泥、段泥(這幾種就是傳說的五色土)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每種泥料所含有不同的氧化成份,所以紫砂才會五顏六色
還有一種較常見的是「清水泥」特色就是紫中透紅,還有一點可以比較明顯的分辨方法是砂粒略粗
紫色的就是紫泥,紅色的是紅泥,黑色的是黑泥,綠色的是綠泥
淡黃色的是段泥,深色有點發黑黃色的是老段泥
常見的還有朱泥、紫朱泥這是屬於收縮比率較多的泥料
朱泥的收縮率較高,顔色略比紅色要淺一點點,聲音比紅泥及其它泥料要清脆
常聽有說一種茶只能用一支壺,當然以「賣壺」的角度來說,客人買越多壺那是最好了
Teahome覺得…..
找一把自已喜歡的顏色跟壺型,就是最對眼的那一支,買下去就對了。
因為喜歡才會常常用它……..
壺是不變的,茶會變,這次很合適,下次則未知….
慢慢學著調整溫度、浸泡時間、置茶加減量..
剛這就是泡茶的功夫,功夫好了,壺還是壺
烏龍用一把、紅茶用一把、老茶+普洱用一把
泡完記得用熱水燙過,這樣三把壺就走遍天下了
Q:收到的壺中有個味道?
A:有些壺的確有個甜甜的味道,那個是外紙盒的漿糊味道,會慢慢的消散。
老師說北方比較乾燥,盒子很快就乾了
沒想到南方(台灣)濕度高,船運後就有這個問題了
(跟老師溝通了很久、很久、她才了解這個問題)。
目前的解決方式是,2021年開始會在壺中放小包活性碳來除去異味。
而目前壺中的味道,也會在泡養中慢慢的不見的,不用擔心。
PS:這狀況很少,了解一下,也算是多一份常識囉。
A:你好,新收到的壺內部有咖咖色污點,試過洗洗看,但洗不掉
請問這是什麼?正常嗎?像是表面滴到顏料/色料?
但紫砂壺不該用到表面顏料/色料吧?
潘大媳婦:
不會是顏料,因為家裡就沒有,我問問家裡這個是怎麼形成的
我覺得像什麼滴在內壁上
Teahome
會不會是…用金鋼砂打磨,也許上一個是紅泥、 在鑽頭沒洗乾淨的狀況下、又來磨這個、就滴下來了,然後就滲進去了
潘大媳婦:
對,但不是鑽頭,金剛砂是塗上去的
潘大媳婦:
有可能是「砂–口蓋」時的泥水,壺每燒一遍,就有需要用金剛砂塗在壺口邊,
然後把蓋子放到壺口裡,用力轉,不停的轉,然後變成通轉。
偶爾,連續砂了兩種不同泥料的壺,有可能之前砂壺的泥粉,就會染到後面的
潘大媳婦:
因為第一遍和第二遍燒完都不能沾水,不然壺就會燒壞的
只能完全燒好後,溫度降下來後,才會洗。您在壺裡看到有白色的沙粒
是燒製時防止口蓋粘連用的石英砂,偶爾出現的綠色砂粒,就是金剛砂了
Teahome:
塗上去的砂是濕的?它會回收繼續用?
潘大媳婦:
對,是調了點水,不然,砂不會那麼乖的粘在那裡
Teahome:
一般金鋼砂都會回收再用嗎?
潘大媳婦:
是的,不然消耗量會非常的大,因為每隻壺都會有兩到三次的口蓋需要砂,
壺每進窯燒一遍,出窯的時候,口蓋都會有點兒微微的變形,所以每次出窯都需要砂
Teahome:
嗯、那就是沒洗乾淨留下來的泥料、我再跟客人說。您再提醒老師注意這現象、這容易引起誤解
潘大媳婦:
這個問題很少,偶爾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前一批剛剛砂過紅清水或朱泥,後面一批泥料顏色淺的壺,
曾經有過一批段泥壺,所有的壺口都有一個非常淺非常淺的紅圈
Teahome:
有、我在壺蓋上看過,那個也洗不掉….但那個比較好理解…
潘大媳婦:
這只秦權,有可能是砂口蓋塗金剛砂時滴在壺內的
因為裡面是混有泥粉,後面又燒過一遍,所以才會洗不下去
Teahome:
了解的、謝謝。
問:壺上有白點,是化工泥嗎
答:那是雲母,是正常的。
問:壺上有黑點,是不是壞的啊?
答:那是鐵質,是正常的。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上乘品質的泥料。
問:壺上有個坑、有一粒凸點,是不是做的不好啊?
答:那稱為爆子,是正常的。
如果您手頭的壺有這些現象,不是泥料不好,反而恰恰說明了,您手上的這把壺,是用真正的好泥料做的!
原礦純正的上乘老泥料在燒制時常常會出現各種瑕疵,但這不是絕對,能出現原礦上乘老泥料特有的瑕疵現象的壺,必須要符合以下一種或多種條件,如果泥料的品質低,想出現原礦上乘料特有的瑕疵也難。
具備原礦上乘泥料的基本條件是:
一、必須是原礦具有一定砂性的礦料,
二、礦料的純度、及在篩選出的原料必須是足夠的純正。
三、泥料在煉製時必須是純砂粒、或泥料所含脂粉泥絕對低。
四、壺在窯中必須燒到位、或說要燒到一定的結晶度。如果壺在沒燒到結晶前,出瑕疵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出瑕疵通常是在結晶後。所以現在的壺是越來越生,這與現在的市場有關,誰都不願意接受瑕疵,真假優劣不重要,好看就認為工好。我們來看看,原礦上乘料通常會有那些瑕疵現象。
ps:簡單說、溫度高那些礦石才會熔解,而上面的這些狀況才會出現。不想出問題的話,溫度放低一點就不會有問題了。
出現爆疵、爆子、爆泥現象(裂開微小)的泥料,通常是純砂粒的料、或含砂率非常高,壺在窯內燒制時整體收縮,有些稍大點的粒子因內外溫差急變而炸裂,粒子周邊無緩衝而爆出。這種現象可以通過控制窯溫的升降速度來降低瑕疵率,但絕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窯,就是有窯的,燒制方法也不一定能掌握,所以,防止這類問題的出現還是難題。就是頂級高手也難避免出瑕疵 。
花泥(顏色不均):主要原因是砂粒硬、泥料純 ,(一般容易出現在如壺嘴及柄的接合附近),
接壺把壺嘴時用的脂泥與身筒泥片的密度不同,造成砂粒倒毛
通常在壺燒到結晶前,就是有花泥現象也是非常輕微,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燒到結晶後才出現花泥現象。
所以,對有花泥現象的壺不要排斥,那是真正的紫砂壺,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有些花泥現象能養掉。
灰爆:是因石灰岩顆粒夾入純正紫砂料裏,高溫時變成石灰而彭脹,由於純正砂料緩衝力非常小而爆飛,形成灰爆。
形成表皮裂紋或裂縫的根本原因是砂性純正,俗話說泥性爆,粘性很低,很多純正的硬砂料在表面會有裂絲、裂紋,大多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但不漏水,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
爆疵、泥爆(又稱起泡泡),出現這種情況的泥料一般是砂料純度好,硬度高,顆粒稍大,一般在四十到六十目的硬砂泥料中出現,主要原因是燒窯方法和窯中氣氛,如果窯中升降溫過急,大的顆粒會因內外溫差力大而炸裂,出現起泡或爆疵,有些料雖然細,但因礦料本身質地稍低,在窯中升溫過快或超過本身的燒制溫度時,也會出現。
這是大跳砂屬瑕疵、小很多可容忍的為小跳砂。
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燒制時壺身因收縮,砂粒與砂料間沒有緩衝,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擠壓而蹦出。從這點看,有跳砂現象的壺大多是純正的極品硬砂料。要想消除跳砂現象,非常簡單,在泥料裏多加點脂粉泥就行,雖然不會跳砂了,但泥品同時也下降了。
鐵黑(小黑點):是指在壺表皮下因高溫熔化但還沒有析出的鐵質。
鐵熔:是指已經熔化並析出表面的結晶鐵。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大多會出現鐵黑、鐵熔現象,出現鐵黑的紫砂泥比較普遍,一般泥料品質不會很差。能出現鐵熔的泥料只有原礦有,而且還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泥料必須經分篩過的純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二是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須燒到基本結晶,就是說要把泥燒到結晶成紫砂壺。從這兩點看,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上乘品質的泥料。形成鐵黑、鐵熔的原因現在還沒有科學論斷,但可能與原礦礦料的純正性有關,回過頭來說,哪怕是原礦最好的礦料,如果煉的不純,也不會出鐵熔點。
以上這些現象,大多在原礦上乘泥料中才會出現,對紫砂認知度高的人,一般不會拒絕上乘泥料出現的正常瑕疵,對紫砂認知度低的人,是不會接受任何瑕疵。如果只是單純要排除這些瑕疵現象,方法很多也很簡單,最簡單的就是多加點脂粉泥。